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7
0
Modern Web

手刻部落格,從設計到部署的實戰攻略系列 第 7

設計(二):部落格切版,淺談內容網站常見版型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好的版面是吸引讀者第一眼的重要因素之一,如果第一次進入部落格中沒有發現自己想要找的資訊,很可能就不會有第二次光顧的機會了。

這一講我們便來聊聊「第一眼」會見到的首頁,看看市面上有哪些常見的版型,再來探究用在部落格上的有哪些?又要如何切出一個合適的版型。

常見版型

在談到對部落格首頁切版之前,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市面上的常見版型,來幫助之後的選擇。以下主要以展示內容的版型為主,一些如論壇、平台類這種互動性高的排版就不多加著墨。

在找尋合適的排版時,有許多網頁開發的工具、服務型網站都提供一些能夠直接瀏覽的畫面來做參考,像是 DribbleWixTailwind 等等。

Landing Page

那麼首先,來看看最常見的版型:Landing Page。舉凡企業官網、產品上市等頁面,進入後通常能立刻看到大大的主視覺,加上鏗鏘有力的的價值主張及 CTA(Call To Action,如 Get Started、免費諮詢、立即下載等按鈕),這樣的頁面就稱作 Landing Page。

Landing Page 範例(產自 ChatGPT)

*Landing Page 範例(產自 ChatGPT)

最顯眼的主視覺元素稱作 Hero(主角),把最需要傳遞的訊息擺在第一眼見到的位置。讀者瀏覽過後有興趣了,再繼續往下滑動,就接著會看到多個 Banner(橫幅),介紹公司、服務、合作品牌等等。

Knowledge Base

其他展示內容的網站,還有像是 Knowledge Base 這種資訊架構清晰的排版,例如 GitbookDocusaurus 這類工程師就蠻常使用的平台,很適合撰寫 API Document、操作指南。

其標準的搭配就是左邊一個 Sidebar,右邊顯示文件的內容,主打導航清晰、排版簡潔。

Knowledge Base 示意圖(產自 ChatGPT)

*Knowledge Base 示意圖(產自 ChatGPT)

如果想要表達的內容是有階層的結構,例如想寫餐飲研究的文章,分成中式、日式、西式等大類別,可能西式下面的又有分牛排、披薩、沙拉等等子類別,就可以考慮 Knowledge Base 這種版型。

新聞網站

而另一種形式的內容網站:新聞媒體,其排版的邏輯則著重在顯示足夠豐富且多樣的內容。和 Knowledge Base 有些不一樣,讀者在瀏覽知識文件時通常帶有比較強的目的性,可能就是為了找某個 API 的使用方式;但是去看新聞的讀者只是想獲取新知,並不知道此行能看到些什麼,如果標題不夠引人入勝,時常就直接離開了。

新聞網站的目標,基本上就是希望讀者能快速被吸引並留下來閱讀,因此在設計上會把內容顯示的更「密集」一些,這樣一來能盡量讓有不同興趣的讀者留下。

類似 BBC 的重製頁面(產自 ChatGPT)

*類似 BBC 的重製頁面(產自 ChatGPT)

如此內容密集的排版有點像是把首頁當成「目錄」,讓你知道有哪些重點新聞,而且你又較容易能一眼掃到你有興趣的內容,進而提升 CTR(Click-Through Rate,點擊率)等指標。所以版面上常見 Hero 展示頭條,旁邊有分區可掃過的重點新聞。

部落格常見版型

今天要聊的主角:部落格,雖然也是以內容為導向,但是性質和新聞網站稍有不同,我們的更新頻率不太可能這麼高,通常涉略的種類也不會太多,因此我認為目標可以著重在清晰、展現自己的風格,以及把熱門和吸引人的文章放個一兩篇在 Hero 的位置,偶爾更換即可。

單欄式排版

最簡單的就是像 Medium 這樣極簡風格的 Single-Column(單欄式)排版,桌面版通常會多加上 Sidebar 來顯示其他資訊。

在 Sidebar 的部分可以放上熱門的文章、排行榜等資訊,主要區域則放置最新文章。

Single-Column 示意圖

*Single-Column 示意圖

我之前在使用的 Hexo Icarus Theme 也是類似的概念,只是在桌面版除了中間的單欄文章列表外,左右兩側都有 Sidebar 來顯示更多資訊,包含作者、標籤、分類、彙總等等。

Hexo Icarus 版型

*Hexo Icarus 版型

使用 Single-Column 的好處就是在使用 RWD 開發手機版本的時候也很直覺,當寬度變小,我們只要將 Sidebar 隱藏起來就完成了,簡單且簡潔。

雙欄、多欄排版

如果想要在頁面中呈現更多的內容,將整個頁面縱向的切成多個欄位就是一種常見的做法。

將畫面切成雙欄,橫列便能一次顯示兩種資訊,常見的作法有用卡片來呈現每篇文章的類型,一列能顯示兩張卡片。

Two Cards 示意圖

*Two Cards 示意圖

進一步可以縱向的將頁面再切成多個欄位,加上一些組合。

像是放上一張 Hero 的橫幅版面,配上 Slogan 及閱讀排行,下方再水平的放上三張文章的卡片,也是一種不錯的搭配方式。

Hero + Three Columns 示意圖

*Hero + Three Columns 示意圖

使用多欄的排版方式可以增加更多資訊的呈現,也能玩出更多的花樣。如果要開發手機版的話,同樣也不會太難處理,常見的作法就是以卡片這樣的區塊為單位變成 Single-Column 來呈現,隱藏如 Hero 這類較大的區塊。

會有這樣單欄、多欄、卡片型態的部落格排版,主要是為了適應現代越來越多流量從手機而來。截至 2025 年中,手機的上網流量已經接近六成,比電腦多上不少,所謂 Mobile-First 的設計概念便在這幾年誕生出來,而上述這幾類排版的邏輯之所以常見,就是因為可以很好的在電腦、平板、手機等不同大小的畫面實作出來。

下一講,我們來更深入的聊聊在不同的視窗尺寸下,怎麼規劃所謂 RWD 的頁面佈局。

參考資料

  1. Dribbble
  2. Tailwind Plus - Application UI
  3. Wix - Website Templates
  4. UXPin - 12 Timeless UI Layouts & Website Design Patterns Analyzed
  5. Gitbook
  6. Docusaurus
  7. BBC
  8. Hexo Icarus Theme

上一篇
設計(一):需求、驗收標準,手刻部落格的 PRD
下一篇
設計(三):RWD,Fluid Grid + Media Query,如何用斷點設計頁面佈局
系列文
手刻部落格,從設計到部署的實戰攻略9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